作者:火星上的执法人,原题:"亲自上、带新人、平常心"——向导办案常态化深入推进浅析。向导办案是司法责任制革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司法事情创新生长的重要举措。随着各项考核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入额院向导办案方式从"系统有案"逐渐向"我办过案"转变,不办案、伪办案现象已大幅淘汰。如何发挥向导办案的"头雁效应",进一步凝聚人心,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成为该项事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作为一名下层司法机关的年轻干警,笔者拟联合自身事情体会及感悟,对向导办案制度深入推进作出如下思考。一要在亲历性、实质性办案方面再深入。
这里所说的亲历性、实质性办案不仅包罗划定行动中的亲自到场讯问犯罪嫌疑人、亲自到场开庭,更要俯下身来亲自阅卷,审查案件事实、证据中存在的问题,亲自提出案件的处置惩罚意见。最好能亲自把普通员额检察官需要干的事情至少都走上一遍,包罗但不限于填案卡、撰写起诉书,制作举证、讯问、询问提纲、公诉意见书。
这样做有两个利益:一是可以切身体会到普通检察官的"不易",增加连理心。二是可以实时发现本单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高效解决。
我们经常会发现事情中有一些不合理但恒久存在的划定,只因"从来如此",普通干警便以"肉食者谋之"为由选择团体缄默沉静甚至默默忍受,谁也不愿做《天子的新装》中的谁人小孩。向导办案尤其是一把手办案正是要在办案中见微知著,找出本单元在体制机制、事情方法、对外关系等方面恒久存在的这些"不合理",使用自身特殊职位及职权高效铲除病灶,理顺关系,为本单元快速高质量生长卸下负担、扫除障碍。
二要做好传帮带,带头造就后备人才。通例状态下,向导在办案历程中普遍愿意选择业务相对成熟的业务主干协助自己办案,而不愿选择发展期的干警当助理。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保证自己名下案件案件在实体上没有错误,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法式上尽可能的少泛起甚至不泛起瑕疵。但这样操作存在的问题是,向导在办案历程中过分依赖助理而在实质性、亲历性方面大打折扣。基于许多单元在人才梯次上存在显着断层或者青黄不接的现象,向导在办案历程中应斗胆启用"新人"协助办案,并在管理案件中饰演好"老师"这一角色,给年轻干警们在案件管理、关系相同、为人处世方面上一课,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力争让助理们在协助向导办案历程中有所得、有所获,加速其发展的程序,让向导办案成为造就检察后备人才的重要方式。
三要摆正姿态,制止泛化宣传。常言道"一小我私家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炫耀什么"。
一个单元逢向导办案必放肆宣传一定水平上不仅起不到正面宣传的效果,反而恰恰反映出这个单元向导不常办案,向导办案常态化落实不到位。当一个单元的向导管理了一个很通例的小案件而被太过宣传时,难免陷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笑话"的尴尬田地。所以,向导在办案历程中应保持平常心,以普通检察官心态出席法庭。普通法官在遇到"向导级"公诉人时,也没有须要"特殊看待",要坚持"见大不大,见小不小"的总原则,战略上予以重视,战术上予以平视即可。
需知,在法庭上审判长才是最大的"官"。同时,应摒弃检察长当公诉人,院长必当审判长的对等"老例",更没须要动辄"长枪短炮"捕捉精彩瞬间。固然,向导办案并非不能宣传,当向导带头管理地域重大影响案件或者通过管理一些有价值的案件提炼出新的司法例则,这条规则成为日后办案的重要参考和指导时,我们的宣传部门也无需吝啬"溢美之词"。
本文来源:kaiyun-www.uibs.cn